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68篇
  免费   7617篇
  国内免费   3427篇
耳鼻咽喉   781篇
儿科学   934篇
妇产科学   1321篇
基础医学   10922篇
口腔科学   1998篇
临床医学   7818篇
内科学   13156篇
皮肤病学   1279篇
神经病学   4965篇
特种医学   25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9731篇
综合类   8621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4953篇
眼科学   1996篇
药学   7521篇
  45篇
中国医学   2890篇
肿瘤学   6341篇
  2023年   783篇
  2022年   1245篇
  2021年   2095篇
  2020年   1723篇
  2019年   1737篇
  2018年   2217篇
  2017年   1936篇
  2016年   1848篇
  2015年   2397篇
  2014年   2920篇
  2013年   3131篇
  2012年   4103篇
  2011年   4250篇
  2010年   2686篇
  2009年   2470篇
  2008年   3211篇
  2007年   3210篇
  2006年   3007篇
  2005年   2620篇
  2004年   2055篇
  2003年   2001篇
  2002年   1812篇
  2001年   4980篇
  2000年   4905篇
  1999年   4294篇
  1998年   1583篇
  1997年   1230篇
  1996年   731篇
  1995年   670篇
  1994年   591篇
  1993年   500篇
  1992年   2024篇
  1991年   1754篇
  1990年   1606篇
  1989年   1542篇
  1988年   1369篇
  1987年   1223篇
  1986年   1094篇
  1985年   921篇
  1984年   599篇
  1983年   474篇
  1982年   250篇
  1981年   191篇
  1980年   147篇
  1979年   296篇
  1978年   79篇
  1974年   85篇
  1973年   110篇
  1972年   76篇
  1969年   8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黄芩、板蓝根、白头翁、虎杖、白花蛇舌草5种清热解毒代表药物抗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免疫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后的不同时相(初期、极期、后期),采用ELISA法,动态观察清热解毒代表药物对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5种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在感染后第3日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并于感染后各时相均可增加IFN-γ含量,感染后第1~5日增加IL-10含量。板蓝根在感染后第3日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第3~5日降低IL-6含量,并在感染后第1天升高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3~5日能升高IFN-γ含量。白头翁在感染后第3日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同时显著升高IL-10含量。虎杖在感染后第1日可显著升高血清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白花蛇舌草在感染后第3日降低血清IL-6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结论黄芩的抗流感作用主要表现在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的极期;板蓝根在流感病毒感染的各个时相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白头翁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可抑制炎性损伤;虎杖在感染流感病毒的初期与后期均可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白花蛇舌草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及后期均可起到一定的抗免疫炎性损伤。各药物均具有抑制炎性损伤、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防止休克、退热和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机体免疫,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中药质量的评控问题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在现有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生物评价,继而更为全面地保证中药质量。生物评价是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保证临床功效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已成为中药质量标准化发展趋势之一。在此处主要论述了近年来基于生物活性与效应基准的中药质量评价技术和已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同时对目前中药质量生物评价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对其未来应用做出展望,从而更好的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3.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 is a major challeng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CRC).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microRNAs (miRNAs) play key roles in drug resistance; however, the role of miRNA‐373‐3p (miR‐375‐3p) in CRC remains unclear. The curr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function of miR‐375‐3p in 5‐fluorouracil (5‐FU) resistance. MicroRNA‐375‐3p was found to be widely downregulated in human CRC cell lines and tissues and to promote the sensitivity of CRC cells to 5‐FU by inducing colon cancer cell apoptosis and cycle arrest and by inhibiting cell growth, migration, and invasion in vitro. Thymidylate synthase (TYMS) was found to be a direct target of miR‐375‐3p, and TYMS knockdown exerted similar effects as miR‐375‐3p overexpression on the CRC cellular response to 5‐FU. Lipid‐coated calcium carbonate nanoparticles (NPs) were designed to cotransport 5‐FU and miR‐375‐3p into cells efficiently and rapidly and to release the drugs in a weakly acidic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mbined miR‐375 + 5‐FU/N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dividual treatments in mouse s.c. xenografts derived from HCT116 cell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restoring miR‐375‐3p levels could be a future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y to enhance chemosensitivity to 5‐FU.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当归-大枣”角药补气养血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收集黄芪、当归和大枣的化学成分,并预测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获得关键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筛选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构建气血两虚小鼠模型,灌胃“黄芪-当归-大枣”水煎剂,检测各组PTGS2 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完成验证实验。结果 筛选得到“黄芪-当归-大枣”角药化学成分47个,预测作用靶点43个,关键靶点10个,生物功能主要定位在内质网膜和线粒体,通过介导癌症信号通路,TNF、P53、Foxo、HIF-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发挥补气养血作用。动物实验显示“黄芪-当归-大枣”角药可调控气血两虚小鼠中PTGS2 mRNA表达,降低TNF-α释放,进而抑制TNF信号通路的激活,进一步证实了预测的可靠性。结论 本研究深入诠释“黄芪-当归-大枣”角药补气养血作用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复杂机制,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和功能食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修萌  张频 《肿瘤防治研究》2020,47(2):129-134
三阴性乳腺癌(TNBC)侵袭性强,易早期复发转移,预后较差,并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改善TNBC患者长期预后仍是乳腺癌治疗中所面临的挑战,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来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本文对可手术TNBC患者常规治疗模式及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先化疗后手术的治疗模式探索、优化新辅助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TNBC治疗的临床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姜黄色素-共聚维酮共研磨粉体性质及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坤  汪晶  仝萌  于翔羽  胡子奇  黄一平  张振海 《中草药》2020,51(23):5949-5955
目的 以姜黄色素为模型药物,考察辅料共聚维酮在共研磨过程中的应用特性及共研磨产物提高难溶性药物姜黄色素体外溶出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共研磨法,在姜黄色素粉末中分别加入0%、1%、3%共聚维酮,制成不同比例的共研磨物,通过激光粒度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粒径形态进行考察;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XRPD)鉴别药物在共研磨物中的物相状态;测定姜黄色素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和共研磨物在2种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度,并考察其加速稳定性。结果 与原料药相比,共聚维酮共研磨物粉末粒径减小,吸湿性和DSC无明显变化;XRPD中姜黄色素主要峰强度有所减弱,结晶度降低;共研磨物中姜黄色素的主要成分溶出度显著提高,在加速条件下放置3个月后溶出未发生变化,稳定性较好。结论 共聚维酮作为新型辅料,其与姜黄色素共研磨后得到的产物能有效改善难溶性药物姜黄色素的溶出度,且稳定性较好;为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究产后抑郁(PPD)与初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关系。方法 于2020年12月~2021年9月在广东省某家三级综合医院建立的母婴队列中招募产妇。产后第2天下午,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进行筛查,评分≥10分者为产后抑郁产妇(PPD暴露组),并按1∶1配比(年龄±5岁、分娩方式相同)正常产妇(PPD非暴露组)。产后第3天上午,采集初乳标本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TGF-β水平。分析比较两组产妇初乳TGF-β水平,并探究其与EP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招募90例产妇。PPD 暴露组产妇初乳TGF-β1、TGF-β2及TGF-β3的水平分别为 684.03(321.22,859.25)pg/mL,(5116.50±1747.04)pg/mL及(147.84±48.68)pg/mL;而PPD非暴露组产妇初乳TGF-β1、TGF-β2及TGF-β3的水平分别为745.67(596.00,964.22)pg/mL,(4912.40±1516.80)pg/mL及(168.21±48.15)pg/mL。PPD暴露组产妇初乳TGF-β1(P=0.026)和TGF-β3(P= 0.049)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产妇。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初乳TGF-β1(r=-0.23,P=0.03)及TGF-β3(r=-0.25,P=0.02)水平与EPD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初乳TGF-β1和TGF-β3水平降低与PPD有关,提示我们应加强孕产期PPD的早期筛查与早期干预,降低其对母乳成分的影响,从而促进婴幼儿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治疗方案,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头颅CT扫描和MRI诊断儿童外伤性脑梗死,根据不同病情将儿童外伤性脑梗死进行诊断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腔隙性脑梗死患儿给予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并辅以高压氧、运动康复治疗;局灶型脑梗死、混合型脑梗死患儿除应用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外,还应用小剂量脱水剂和小剂量激素,并随病情演变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大面积脑梗死的患儿,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降颅压、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结果及恢复情况。 结果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中,恢复良好35例(83.3%),中残4例(9.5%),重残2例(4.8%),死亡1例(2.4%),无植物生存。腔隙性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100%,局灶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2.5%,混合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0%,大面积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50%。 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提高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